국문초록
本文主要對動結式V1V2了, V1V2(了)考察"V2"和"了"之間的關系, 幷力求解釋這樣的一個問題: "了"爲什마有時出現在"V2"後面, 而有時不出現. 本文把"了"看成相對時制幷表示"實現"義, 幷把"V2"看成表情狀類型的"達成".Vendler(1967)按照動詞的特點所分出的"達成"類근"完成"類都有"終結點", 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達成"類具有[+瞬間性]到達終結點的特征. 本文根據"V2"具有[+瞬間性]特征幷分析相關句式V1V2了,V1V2(了)時發現, "了"確實有"實現"義.如果句子要强調V1V2的"實現"義時, 則"了"一定要出現(如"他强調,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 人民吃好了,穿好了,住好了, 這就證明這條路走對了).如果句子要强調V1V2中V2的[+瞬間性]時, 則"了"一般不出現. (如"林餃子讓타喝完,타就喝完,喝完了女人就兩?鮮紅, 人就煥發得明媚.") 珙千炎(1991)等學者認爲V2"完、掉、成、 好、 著、 住、 到"表示與"了"類似的"完成體", 而且有些學者(李興亞 1989, 陳忠 2004, 李思旭 2011)根據"有界"理論力圖解釋V1V2後面"了"的隱現. 但我們認爲"有界"也可以看成"完成", "終結點", "結果"等, 我們通過本文的分析, 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忽略了情狀內部過程的觀點. 因此, 我們認爲"有界"理論不太適合討論V1V2後面"了"的隱現問題. 還要注意的一點是, 從語義指向來看?使是虛化程度高的V2"完"、"好"等, 타們的語義仍在指著前面的動詞V1, 而"了"不存在타的語義指向.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 "V2"和"了"不在一個層次, 在分析過程中不應該把타們放在一個層次去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