분야    
발행기관
간행물  
발행연도  
발행기관 : 성균관대학교 유교문화연구소387 개 논문이 검색 되었습니다.
牟宗三論社會主義
진영년 ( Chen Ying-nian )  성균관대학교 유교문화연구소, Journal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2019] 제31권 211~227페이지(총17페이지)
牟宗三對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等問題有著持續而深入的思考,幷將其與自己的“道德的形上學”建構嵌套在了一起。牟宗三看重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認爲這是實現儒家“大同”的必然要求,其論述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社會主義經濟上的公有和拘束,必須從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中“孳乳”出來;二是無産階級的自由、民主等旣要能向“垂直”方向上的“天德”或“神性”伸展,同時又以保障“水平面”上的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罷工等的自由爲條件;三是社會主義以經濟權利、政治權利等作爲底子,但目標却在精神生活的自由,社會主義必定非常重視文化建設;四是實現了經濟權利、政治權利、文化權利的社會主義,才可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卽“質的社會主義”,才最有利於實現人的社會權利。牟宗三的這些論述旣體現了當時的某些共識,也反映了他的政治哲學的獨特性,可爲今天社會主義建設的借鏡。
TAG 牟宗三,社會主義,政治哲學,經濟權利,政治權利,文化權利, Mou Zongsan, Socialism, Political philosophy, Economic rights, Political rights, Cultural rights
孔子的黃金率與孟子和荀子的重新解釋 ――先秦儒學的“恕”、共同前提與人性
이정환 ( Lee Junghwan )  성균관대학교 유교문화연구소, Journal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2018] 제30권 1~27페이지(총27페이지)
本文主要目的是爲孔子和他的繼承人之間在“恕”方面發生重大的知識轉變,以及孟子與荀子的分岐,提供一個哲學說明。但在目前有關儒學黃金率和先秦儒學史的硏究中,這一問題仍未被充分檢驗。孔子提出了恕是一種最高級的道德原則與“仁之方”。他對黃金率的最早形成給予了極大的重視。此外,這一道德原則在《論語》中高度一致地表達出來。盡管如此,原來的表達方式很快就消失了,幷且在古代儒家經典中,此原來的表達方式被各種形式的重新表述全面取代。 關於這些問題,本硏究表明了以下幾點:黃金率一般是以人類共同性爲前提。近代時期反對黃金率的强加問題出現,不是由於其道德原則的內在缺陷,而是由早期近代從人類共同性到個人差異的前提轉變。同樣,根據人類共同觀點的變化,孔子和他的繼承人之間發生了劇烈的轉變。孟子與荀子對恕的觀念也有顯著差異,因爲關於孔子人性觀,他們之間存在著巨大分岐。
TAG the Golden Rule, shu, reformulations, the commonality-premise, human nature, the imposition-problem, Confucius, Mencius, Xunzi, 黃金率, , 重新解釋, 人類共同性的前提, 人性, 孔子, 孟子, 荀子
基於“樂”的敎化作用與互補式“禮樂” 槪念適用與否的《論語》的兩種解讀
조정은 ( Jo Jungeun )  성균관대학교 유교문화연구소, Journal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2018] 제30권 29~52페이지(총24페이지)
《荀子》〈樂論〉和《禮記》〈樂記〉中所强調的“樂”的敎化作用以及互補式“禮樂”槪念,從時間上來看可能出現於《論語》之后,因此難以適用於《論語》。雖然可以認爲《論語》是從倫理方面來認識“樂”的,然而很難進一步看作是以“樂”的敎化作用爲前提的。如果敎化作用失效,那么“禮樂”的互補性也難以適用於《論語》。《論語》雖然首度對“禮樂”賦予槪念的重要性,但此時主要是從“儀禮”的脈絡上討論“樂”,“樂”不是與“禮”互補的對應槪念,而是從屬於“禮”的槪念。卽,“樂”是遵循“禮”這種準則的“儀禮”構成要素之一。“樂”的敎化作用與互補式“禮樂”槪念是否適用於《論語》,尙存疑問,然而,對於17.4、11.15、13.3、17.11在內的《論語》諸多章節,往往是以這些槪念爲前提來解釋的。在解釋這些章節時,不必執意以“樂”的敎化作用與互補式“禮樂”槪念爲前提,而是想到這些槪念的出現可能晩於《論語》,幷且摒棄帶有這些前提的解釋,才能勾更接近《論語》的本意。
TAG Lunyu, “Yuelun, ” “Yueji, ” edifying effect of music, complementary concept of “ritual and music, ” ethical value of music, 《論語》, 《荀子》〈樂論〉, 《禮記》〈樂記〉, “樂”的敎化作用, 互補式“禮樂”槪念, “樂”的倫理價値
以何莫邪(Christoph Harbmeister)的 論點否定賴蘊慧(Karyn Lai) 與凱文· 德拉普(Kevin Delapp) 所指出的早期儒家認識論的特性
( John R. Williams )  성균관대학교 유교문화연구소, Journal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2018] 제30권 53~74페이지(총22페이지)
賴蘊慧與凱文·德拉普主張儒家認識論與立場認識論是相同的。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對這兩者進行批判性的審査。首先,我將回顧何莫邪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七卷第一分冊的硏究,借助其論點以分析早期中國的邏輯思考,包括《孟子》與《論語》中的認識論。其次,我將指出賴蘊慧與德拉普所認爲的儒家認識論論點與何莫邪背道而馳。以這個硏究爲基礎,得出跟賴蘊慧與德拉普相反的結論:儒家認識論與立場認識論幷不相似。雖然本硏究不會詳盡分析賴蘊慧與德拉普的所有觀點,但是希望藉由何莫邪的硏究,能更深入瞭解早期儒家認識論。
TAG Mengzi, Confucius, Xunzi, standpoint theory, Christoph Harbsmeier, Karyn Lai, Kevin DeLapp, 孟子, 孔子, 荀子, 立場認識論, 何莫邪, 賴蘊慧, 凱文·德拉普
美德與技藝――亞里士多德與荀子論藝術在道德修養中的作用
이영승 ( Wilson Lee )  성균관대학교 유교문화연구소, Journal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2018] 제30권 75~103페이지(총29페이지)
克里斯蒂安·米勒(Christian B. Miller)向美德倫理學家提出過一項“實際挑戰”:我們如何能彌合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人之間的品格差異? 何艾克(Eric L. Hutton)認爲韓非子對儒家的主要批判正是圍繞這個議題:韓非子認爲儒家美德倫理所設想的以道德之人爲道德楷模去引導他人,恰恰是錯誤的指導原則。而韓非子的批判實際上也針對著亞里士多德式美德倫理。關於這個問題,何艾克只是簡略地提出儒家傳統中的“禮”可能可以對應韓非子的批判這一說法,而對此他幷未提出更確切的論證。本文將擴展上述思想,更深入地探討“禮”以及荀子對儒家道德修養的學說如何確切對應韓非子的批判。除此之外,本文也將提出這一論點: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詩詞在他對道德培養的理解中起到與“禮”相同的作用。 首先,我將解析韓非子對美德倫理中的道德修養觀念的批判,幷解釋它如何挑戰亞里士多德和荀子的“構成推理”(“constitutive reasoning”)槪念。之後,我將簡略地指出,這個問題涉及亞里士多德...
TAG Aristotle, Xunzi, virtue ethics, aesthetics, ethical cultivation, 亞里士多德, 荀子, 德性倫理學, 美學, 道德修養
文化邊界的原創性 ――韓國音樂敎育上的儒家音樂論的吸收與重構
박소정 ( Park So Jeong )  성균관대학교 유교문화연구소, Journal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2018] 제30권 105~128페이지(총24페이지)
自朝鮮世宗大王(1418-1450在位)統治時期的儒家儀式音樂改革以來,韓國人繼承了儒家音樂敎育的悠久傳統。然而,世宗大王的儒家儀式音樂重構不僅僅是對原始儒家儀式音樂的修復,更是對傳統儒家價値觀勇敢的重新解讀。中國和韓國之間語言和文化的巨大差異,不允許朝鮮知識人對中國主流文化不加批判的同化。這些因素也促使世宗大王爲韓國本土音樂開發了一種新的樂譜系統――這種系統以前被認爲是粗俗的,隨後將新組合的儀式音樂帶到宮廷。對韓國音樂文化的自覺和認同意識,使得朝鮮以及韓國人幷非盲目地模倣中國音樂,而是體現出儒家音樂敎育精髓的理想方式,卽音樂感性的培養和“與民同樂”。這是在文化邊界發現的原創性。朝鮮宮廷音樂的矛盾性質,與從高麗王朝(918-1392)發展到朝鮮王朝(1392-1897)的韓國新儒學有密切相關。隨著朝鮮新王朝的出現,儒家價値觀的不斷融化和內化,逐漸發展成爲新統治階級,幷作爲從統治階級到庶民最具影響力的道德基礎。此外,這種文化邊界的創造力也再次出現於朝鮮王朝邁向現代韓國的過渡期中。在韓國的近代化時期,...
TAG Music education, King Sejong, Joseon, Korea, Confucian philosophy, Ritual music, 音樂敎育, 世宗大王, 朝鮮, 韓國, 儒家哲學, 儀式音樂
孔子“思無邪”命題的再思考
장명 ( Zhang Ming )  성균관대학교 유교문화연구소, Journal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2018] 제30권 129~143페이지(총15페이지)
在傳世文獻《論語》及近年來整理出版的出土文獻《孔子詩論》中,孔子引詩、評詩雖多“斷章取義”,但“引詩不離句義”始終是其引用、評價《詩經》的一條基本原則,這一點也是我們把握“思無邪”命題的根本出發點。“思無邪”最初是描述馬跑起來“從不偏斜”的樣子,孔子用它來槪括《詩經》的藝術精神,則意在强調《詩經》思想情感之“正”。然此處之“正”又非政治敎化之“正”,乃性情之“正”,卽凸顯人的自然情感,强調其“誠”、“直”、“不虛妄”之特性。從這一意義出發,“思無邪”實際上就是要求詩人之情志應發自本心而無僞飾。也正是因爲以“眞實”與“誠摯”爲標準,故“詩三百”中才容納了那些被視之爲“淫詩”的作品。
TAG 孔子, “思無邪”, “正”, “誠”, 《論語》, 《孔子詩論》, Confucius, innocent thoughts, pureness, honesty, Analects, Confucius’ Comments on the Book of Poetry
《論》、《孟》、《學》、《庸》在隋唐時期的 流傳及地位嬗變
당명귀 ( Tang Minggui )  성균관대학교 유교문화연구소, Journal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2018] 제30권 145~163페이지(총19페이지)
隋唐時期,《論語》被視爲六經之精華,是硏讀六經的入門書,其文句不僅出現 在詔書、奏章、家訓及詩歌中,而且還滲入到社會生活中。《孟子》地位有明顯的升格 跡象,不僅引述、評價、闡釋等散見於各種文獻中,而且還出現了專題討論的文章和 列爲考試科目的訴求。《大學》、《中庸》開始引起學人的關注,探求《大學》與儒家心 性、《中庸》與佛敎之間關係的文章次第出現,其學術地位也有所提升。
TAG 《論語》, 《孟子》, 《大學》, 《中庸》, 隋唐, 流傳, the Analects, the Mencius,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spread
林希逸《莊子口義》在朝鮮的傳播、 刊行與其文化內涵
김호 ( Kim Ho )  성균관대학교 유교문화연구소, Journal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2018] 제30권 165~184페이지(총20페이지)
《莊子》一書本具有豊富的詮釋空間,因此在不同時空背景中,往往出現不同內涵的詮釋著作。其中,(宋)林希逸的《莊子口義》具有“以儒解莊”的詮釋傾向,正因爲如此,此書傳播到朝鮮與日本,幷對於當時社會産生一些影響。《莊子口義》在日本的傳播問題,已有專文討論相關問題,而將林希逸《莊子口義》放在朝鮮的時空環境中加以探討的少之又少。鑒於此,本文以《莊子口義》的傳播與朝鮮學界的接受爲範圍,主要探究兩個問題:首先,從版本學的角度爬梳整理主要朝鮮刊本《莊子口義》,幷說明朝鮮刊本與中國刊本之間的異同;其次,對於《莊子口義》在朝鮮傳播與刊行的文化內涵,試圖加以探討,藉此窺見朝鮮學界亦有“以儒解莊”的詮釋傾向。
TAG 林希逸, 《莊子口義》, 朝鮮刊本, 以儒解莊, 文化內涵, Lin Xiyi, the Zhuangzi kouyi, interpretation of the Zhuangzi from Confucian perspectives, implicit cultural significance
郭店楚墓竹簡之“眚(性)”字句硏究
박영진 ( Bahk Yeong-jin )  성균관대학교 유교문화연구소, Journal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2018] 제30권 185~209페이지(총25페이지)
人性問題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曾引起頗多爭論。在先秦的出土文獻中也記載了儒家學派的人性觀點。本文以1993年出土的戰國時期文獻――郭店楚墓竹簡爲主要硏究對象,考察這本被分類爲儒家典籍中的“性”字及其含義,而且進一步探究帶有“性”字的句子的思想意義。在郭店楚墓竹簡中,“性”字被表現爲“眚”字。該字綜合了現代的“姓”和“性”兩個字,“姓”字意味著“百姓”,而“性”字則指“人性”。其中所說的“性”爲天之所命是指天命賦予了人之生命本質。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曾對人的本質提出了“性近習遠”之說,而戰國時期的孟子則提出了“性善”一說。前者主張的是自然人性說,而後者則主張道德人性說,這兩者之間有較大的思想差異。郭店楚墓竹簡被推斷爲是介于孔孟之間的重要理論著作和思想學說,它包含了大量自然釋性和道德釋性的論述。通過這些論述,我們可以知道春秋戰國之際儒家思想家們旣以自然之氣釋性,又以道德之情論性。而孟子以後,人性論爭則以人性是善還是惡的道德性爲中心展開。通過對郭店楚墓竹簡中的人性觀念進行硏究,我們可以淸晳了解到孔孟之間的人性思想的...
TAG 郭店, 楚墓, 竹簡, 春秋, 戰國, , , 人性, 儒家, Guodian, Chu tomb, bamboo slip, Spring and Autumn, Warring States, sheng, xing, human nature, Confucian school
 1  2  3  4  5  6  7  8  9  10